非遗簪花为什么火了?你不知道的非遗美食簪花宴

非遗簪花为什么火了?你不知道的非遗美食簪花宴

《簪花仕女图》传为唐代周昉绘制的一幅粗绢本设色画。作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簪花是中国古代人头饰的一种,也叫戴花、簪戴、插花,就是将鲜花或其他材料制作的花朵戴在头上。

簪花,其实是中国古代佩戴头饰的一种,也称戴花、簪戴,通常是由筷子状的象牙簪固定在螺旋状的发髻上,再由鲜花或其它材料制成的花朵缠绕起来。2008年,泉州蟳埔女的“簪花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簪花的习俗在我国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就形象地再现了唐朝簪花戴彩的情况。

近代在天津杨柳青、蘇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中都有簪花妇女的形象。近代新娘亦常有簪花于发的装扮,但不限于鲜花,也有用绢花。苏南水乡妇女仍喜簪绢花。

北京绢花、大庄村绢花是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浓厚装饰色彩的手工艺品,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文史天地|簪花、披红:古代科举制度下的荣耀

赐进士宴的“簪花”礼制

“簪花”,是指将鲜花或仿生花作为头饰佩戴于幞巾或官帽上。男性簪花在唐代以前的史料中少见记载。唐代男性“簪花”多为重阳节的节俗之一。唐诗中有“强插黄花三两枝”(郑谷《重阳夜旅怀》)、“茱萸插鬓花宜寿”(王昌龄《九日登高》)等诗句,可见当时人们头戴花草大多是出于避疾益寿等目的。

“簪花”与知识分子的荣誉产生关联源于唐中宗时期的典故。景龙三年(709年)立春,中宗将宫中花卉赐赠近臣。男子“簪花”的现象在宋代更为风行。宋诗中有“六军文武浩如云,花簇头冠样样新”(姜夔《春词·其一》)等句,可见宋代男子簪花风俗之盛行。“簪花”与科举之荣产生直接的关联,源于宋代的闻喜宴及其中的“簪花”礼制。

琼林侍宴簪花处,二十年,满地苍苔。(柴元彪《高阳台·怀钱塘旧游》)

非遗美食——丰泽簪花宴

一、菜品名称

闽南海蛎煎

二、菜品图片

三、历史积淀

海蛎,闽南话叫“蚝仔”,学名牡蛎。海蛎不仅营养丰富,且味道鲜美。泉州沿海渔村妇女常把带壳的海蛎挑入市区,边剥边买,故十分新鲜。新鲜海蛎是做海蛎煎的主要食材。

泉州有句谚语:“肥蚵肥韭菜”,“正葱二韭”。就是说到了旧历二月,韭菜的生长最为旺胜,也是蚝仔最为肥润的时节。市井街边小摊的蚝仔煎是以两者为主要的原料,前者切成一小段,和洗净的蚵仔放在一起,加入地瓜粉,再适当加点清水拌匀,使三者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半浓液体,然后放到平底煎盘上煎。煎时要适当加些猪油。在煎的过程中,要边喷洒酱油和老醋、地瓜酒去腥,边用煎匙不断地翻搅才不致焦热。高级点的做法,在翻搅过程中,还打个鸡蛋或鸭蛋放在蚵仔煎上,营养价值更高,香味更浓,更能刺激人的胃口。食用时可以蘸一些调料,如酱油醋、番茄酱、辣椒酱等,现在流行较广酒店出品的海蛎煎,以蒜苗、地瓜粉为主料,做法上又有加鸡蛋或鸭蛋,也有不加蛋之分,风味各异,都独具闽南风味。

泉州海蛎煎以其色香味俱佳而闻名,外表金黄酥脆,内里香嫩可口,独特的风味来自于海蛎与调料混合而成的鲜甜。海蛎煎不仅是泉州的传统美食,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海内外食客的喜爱。

四、海丝文化典故(郑成功收复台湾)

民间传说,海蛎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尤其是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事件有关。据传公元1661年,荷兰军队占领台南,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打败荷兰军队,荷兰人一怒之下把粮食全都藏匿起来。郑军在缺粮之余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沿海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煎成饼食用。不想后来竟流传于世,成为风靡海峡两岸的名小吃。

五、传承发展

泉州沿海产蚵区,以泉州东海的蟳埔,晋江的东石为著名。

海蛎煎因营养丰富,烹饪方式家常简单而广受欢迎,泉州、潮汕和台湾都流行,只是做法各有不同。作为闽南著名的小吃,海蛎因鸡蛋金黄、蚵仔嫩白,含有“金银满兜”之意,所以也是办桌备宴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六、小吃特点

此菜外表酥脆、焦香、鲜嫩、口感粉滑,搭配独特的甜辣酱别有一番风味。

七、制作工艺

7.1 选择新鲜的海蛎,以“蟳埔石蚝”为佳,这种蚝大小均匀,蚝肉滚圆、肥腴、易熟;

7.2海蛎清洗干净,沥干水分,避免泡水,以保持海蛎的甜味;

7.3将海蛎与地瓜粉、青蒜、盐、味精、蚝油、五香粉等调料混合成糊状;

7.4平底锅倒入适量的油,将混合好的海蛎糊倒入锅中,摊开铺平成圆形,两面煎至金黄;

7.5在海蛎煎接近熟透时,将打好的蛋浆均匀地浇在海蛎煎上,继续煎至蛋熟(加蛋的做法,如不加蛋即可起锅装盘)

7.6煎制过程中火候控制非常关键,火要旺,以锁住海蛎鲜嫩的汁,成菜可搭配甜辣酱、腌萝卜丝(菜头酸)辅料食用,风味独特,香脆细腻,味美可口。

丰泽簪花宴-非遗美食介绍

一、菜品名称

闽南五香卷

二、菜品图片

三、历史积淀

五香卷是一道福建泉州传统特色名吃。逢年过节、婚寿喜庆,家家户户必备以五香卷来招待亲朋好友,这也是当地的传统民俗。

泉州位于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山海资源。历史上两次中原汉民大量南下入闽,带来了北方汉族古老的饮食文化。唐代,泉州港是中国四大商港之一,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宋元时期,一跃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对外开放的国际城市。物资人员的大交流,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大交汇。历代厨师利用丰富的物产,兼容中外烹饪特长,逐渐形成了风味独特的闽南菜流派。作为其一翼的泉州风味小吃,既保留了唐宋遗风,又有创新的内容。

四、海丝文化典故(香料之路)

海丝之路也是美食之路,在东南亚特产的香料传入中国之前,闽南这边新鲜肉类食材除了用盐腌制,并不能保存太久,香料除了特别的风味,还有保存食材的功能,香料经过贸易传到泉州以后,闽南一带就开始以香料调制五香粉腌制猪肉,演变出各式菜肴的做法,经过民间流传、改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

五、传承发展

丝绸之路是贸易之路,也是文化之路、美食之路。随着“一带一路”启动,泉州作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着特殊的意义,闽南各色美食也在沿着丝路文化被弘扬和传承,五香卷以东南亚风味相结合又别具一番风味,是香料融合地方特色的风味美食。

六、小吃特点

此菜色泽赤褐,皮香酥脆,馅料嫩滑,切成几段,蘸佐甜辣酱,香、酥、脆、鲜,妙不可言。

七、制作工艺

7.1将猪五花肉切成4厘米长的丝状,把虾仁、葱白切成粒状,荸荠均剁成丝状;

7.2将猪五花肉丝、虾仁放入盆中,加精盐、味精、白糖、五香粉、鸡蛋搅拌均匀,稍腌片刻,然后放入干淀粉再拌匀,最后加入葱白、荸荠、油炸葱花,搅拌成馅料;

7.3 把豆腐衣平放在案板上,将馅料放在豆腐衣的一端,理成圆条状卷,卷成直径为2厘米左右的长条数份,即成五香卷的生坯;

7.4炒锅置旺火上,倒入花生油烧至半成热时,放入生“五香卷”炸制3-5分钟至金黄色浮上后,即可取出,切成若干小段,配上辣椒酱、酸萝卜片等即可。

特色的蟳埔年夜饭(陈英杰 摄)

穿梭在海洋气息浓厚的蚵壳厝弯巷中,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向海而生的闽南人的拼搏精神;忙碌的蟳埔女是海的女儿,每天的潮起潮落都有她们的牵挂和希冀,而蟳埔簪花更是一种乡愁,是守望家乡的盼归,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簪花民俗记载着传承千年的宋元遗风,更是海洋文化记忆源远流长的标识,繁华锦簇的簪花围最能代表当下的丰泽:热情、好客、活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山”为基,以“海”为容。结合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丰泽区将“一县一桌菜”命名为“簪花宴”。“簪花宴”的创作灵感来自宋元海丝文化,菜品里蕴含着乘风破浪、深海寻宝人的拼搏精神,承载着渔获满仓、渔民们丰收时刻的万般喜悦,讲述了红砖古厝里的变迁故事,如今这些记忆里的光影,变成了餐桌上的独特风景,成为如今泉州申创“世界美食之都”的一股中坚力量,进一步擦亮世遗泉州美食文化名片。土窑鸡宋元遗风宋元时期,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是“世界第一大港”,也是马可·波罗笔下的“光明之城”。历史留下了自然古朴、鲜活明亮的文化碎片,融入一荤一素,散落在城市的寻常人家,成就了一道道具有宋元遗风的美食佳肴,容后来人品味“宋风古韵”,赏尽古城风物。宋元遗风土窑鸡正是复刻了宋元遗风的一道经典美食,这道菜主材精选了清源山的放养乌鸡、生态老姜、山茶油等食材,用山土密封瓦罐炭火焖制而成,出锅后放入新鲜莲蓬,肉质细嫩、清香甘润、味道鲜美,有极高的滋补食养价值,是闽南传统的秋冬滋补药膳菜肴。主要材料:乌鸡、老姜、山茶油、莲蓬。地道做法:乌鸡斩块,老姜跟茶油爆香,再放入乌鸡炒干香,调味及老酒,装入用山土密封 的瓦罐后,炭火焖制,出锅后放入新鲜莲蓬即可。冻渔获蟳埔四宝

兴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蟳埔村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古老渔村,千百年来,这里传承着人们向海而生的历史印记。蟳埔四宝冻渔获源于土笋冻的创新做法,由满满当当的小海鲜与海石花熬制出的汤汁融合而成,汤汁裹住的新鲜犹如蟳埔码头丰收的渔获,丰美润滑、味美甘鲜。此菜为闽南地区老少皆宜、清凉解暑的特色美食,各种海鲜肉质清甜、口感润滑、味美甘鲜,且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疗价值。主要材料:本港小黄花鱼、长脚章鱼、蟳埔本港海蚌肉、沙虫、海石花。地道做法:将煮熟的本港小黄花鱼、长脚章鱼、蟳埔本港海蚌肉、沙虫等放入小碗,再将海星虫熬煮出胶溶入的汤水冷却,淋凝而成形在小碗中。冷却后即凝而成,配上芥末酱油、蒜泥等调料即可。葱油鲍风情万种

在闽南人看来,吃海鲜的关键就在于“原汁原味”四个字。毗邻大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泉州成为新鲜海鲜的天然宝库。可以说,闽南人只需一伸手,餐桌上就能铺满各种刚刚打捞上来的生猛海鲜,螃蟹、虾、海蛎、鲍鱼、海鱼……这些海鲜不经过长途运输,几乎不需要冷藏,自然就保持了最佳的口感和风味。闽南人深谙食材本味的妙处,习惯简单的生烫,将海鲜的鲜美保留到极致,只需用清水加热到刚刚熟透,稍微撒一点盐,便是他们眼中最完美的烹调方式。

生烫鲍鱼的烹饪手法十分考究,少一秒夹生,多一秒肉老,该脆的脆,该嫩的嫩,恰到好处。简单的烹调方法蕴藏着对食材的尊重与了解,也有对蟳埔海鲜食材的自信,千百年来,蟳埔家宴就在山珍海味的氤氲香气中,不断的融合与创新。

主要材料:新鲜鲍鱼、豆芽、姜片、料酒、小葱。

地道做法:鲍鱼洗净改刀切片,在锅中加水,放入姜片和料酒,大火烧开,豆芽捞熟垫入碗底,鲍鱼片汆熟放入冰水中冷却后,再摆在豆芽上,小葱热油爆香淋在鲍鱼上,简单的蒸鱼豉油拌入味即可。

沙律卷吉祥如意

春卷历史悠久,相传早在东晋时代就有了,当时称为“春饼”或“春盘”。明清时期,随着烹调技术的提高,春盘改成了小巧玲珑的春卷,不但是民间的食品,而且成为宫廷的糕点之一。在古代,吃了春饼或春卷,就代表迎来了春天。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八引《四时宝镜》:“立春日,食芦服、春饼、生菜、号春盘。”这是一千多年前关于春卷的记载,古时春卷是在立春日品尝的,而如今炸春卷成了许多夜市小摊的畅销点心之一。基于传统闽南春卷的制作基础,手工沙律海鲜卷在食材运用上加以创新,海鲜、沙拉酱等创新食材的运用,丰富了美食的口感,更加注重了营养配搭,这道吉祥如意沙律卷依然是一道闽南风味的特色小吃。主要材料:虾仁、韭菜、春卷皮、沙拉酱。地道做法:将韭菜切粒,拌入虾仁调味备用;春卷皮摊开先挤上沙拉酱,而后放入馅料包裹成条,炸熟后改刀装盘即可。深海羹妈祖巡游

在古代,航海技术不发达,在海上讨生活的渔民们往往很难预防变幻莫测的恶劣气候带来的灾难,于是便企盼得到神灵保佑。千百年来,渔民们都深信着一位“海上女神”,深信她能踩席渡海,护佑自己海途一帆风顺,深信她能力挽狂澜,救己于危难。她,便是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妈祖。

妈祖巡游深海羹以“妈祖巡游”为名,融合了闻名海内外的闽南风味“汤羹”,如“牛肉羹”“蚝羹”“马鲛羹”等。其中,“马鲛羹”更具渔家风味特色,这道汤搭配竹笙、草菇、咸菜等,味鲜清香,口舌生津,百吃不腻。

主要材料:马鲛鱼、竹笙、草菇、咸菜。

地道做法:选用新鲜马鲛鱼,去头剖腹洗净,去中骨取马鲛鱼肉切片,然后加入适量生抽、胡椒粉、盐腌制,再拌匀地瓜粉,划水煮羹,配料改刀,与鱼羹一起煮开即可。

非遗资料图文:严敬群

——END——

关于我们

中国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

“非遗产业”发展计划

非遗旅游产业、非遗美食产业、非遗中医药健康养生产业、非遗体育竞技产业、非遗演出产业、非遗数字化产业、非遗游戏产业、非遗服装鞋帽产业、非遗酒店民宿、非遗赋能乡村振兴、非遗礼物、非遗文创产品开发、非遗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非遗展览展销、非遗研学旅行、非遗亲子体验、非遗公司团建、非遗社区活动、非遗进校园、非遗教材图书出版以及全国各地非遗产业园、非遗小镇、非遗街区建设等全领域非遗产业链建设

欢迎非遗直播公司和平台、非遗文创企业、非遗工坊、电商销售平台等企事业单位加盟合作。

联系我们:13810295118

联系邮箱:

83262379@163.com

敬请访问

非遗老字号 https://www.zgfeiyi.net

给您分享专业的非遗资讯

相关推荐

[原声琴评测]马丁吉他——尊重演奏者的乐器
365取消提款

[原声琴评测]马丁吉他——尊重演奏者的乐器

📅 07-09 👁️ 1537
Surface 电池测试和预计性能
约彩365手机下载安装

Surface 电池测试和预计性能

📅 07-29 👁️ 9589
百达翡丽
365取消提款

百达翡丽

📅 09-16 👁️ 8371
ProtonMail邮箱怎么样?国内有什么替代品?
约彩365手机下载安装

ProtonMail邮箱怎么样?国内有什么替代品?

📅 07-28 👁️ 9780
耐克乔丹16
365bet备用在线

耐克乔丹16

📅 07-05 👁️ 2466